眾志成城︰灣仔、東區與南區學校的故事

教育向來緊扣經濟脈搏,為不斷演變的各行各業培養人才,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來源。而從教育的發展歷史,我們更可以看到不同時期的社會面貌。本書從人口增長、城市規劃和工業發展三方面,記錄港島灣仔、東區及南區的歷史進程,讓讀者一睹香港由小漁港發展成為大都會的經過。

為了應對社會發展和民生需要,二戰後政府開始着重城市規劃,在灣仔再度填海,在東區和南區興建公營房屋,改善居住環境等等;這些舉措亦帶動私人屋苑的發展。至於學校,作為必要的社區設施,也紛紛在公共屋邨和私人屋苑附近落成。同時,為配合城市發展和改善教學環境,不少原本位於港島中西區的學校也要搬遷,部分還選擇落戶灣仔、東區和南區。城市發展和人口增長無疑令全港各區需要更多教育資源,因而推動政府加建學校;另一方面,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亦帶來對新型職業及技術培訓的大量需求。

本書的編著團隊走訪了三區歷史悠久的學校,它們有些是由社會賢達或政府成立,有些則由不同辦學團體創立或營運,包括:企業、宗教團體、街坊組織等。每所學校各有所長,也各具特色。師長校友親口敍述的往事,加上他們提供的珍貴舊照和文物,重塑了昔日的校園和社區生活,更反映他們對母校的深情厚誼。

 

編著:
李子建、鄭保瑛、鄧穎瑜、
林蘇晗、姚依彤、高彥靜、戚紹忠、
香港教育大學香港教育博物館

 

主編:
李子建、鄭保瑛、鄧穎瑜

English  |   A-   A+